close

  4月15日晚,四川省21個市州的團委書記和團省委機關的中層幹部在成都參加了一場特殊的“情景體驗”:他們假設自己是一個NGO(非政府組織)的負責人,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指定的社會工作任務。
  這批團幹部最近正在成都參加四川省群團參與社會治理培訓班。在會議議程之外,團四川省委書記劉會英給他們佈置了這個“作業”。
  去年以來,如何加強共青團與社會組織的聯繫,成為四川各級團組織的重點“攻關課題”。特別是2013年蘆山地震發生後,四川的青年社會組織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並和團組織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團四川省委希望藉此沙龍促進團幹部的作風轉變,更好地為社會組織服務。
  這場體驗活動的主題是“如果我是NGO-leader”,地點在四川省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的小院子里,活動摒棄了嚴肅的會議形式,採取輕鬆的沙龍格局,參加者三三兩兩地圍坐在一起。
  至於要完成什麼任務,在進入會場之前,團幹部們並不知情。拿到題目後,他們被分成5個小組進行討論,20分鐘後,他們要拿出一個解決方案。
  題目是5名青年社會組織負責人出的,涉及環境保護、關愛殘疾人、農村生計、青少年教育和志願服務5個類別。
  團幹部討論的時候,出題人坐在一起觀摩,但不發言,最後他們要對討論情況進行點評。
  這些題目大多是社會組織運行中常見的項目。比如,一個萬人規模的社區附近要建設一座垃圾壓縮中轉站,部分居民有反對意見,作為一個環保組織,可以做些什麼?
  聯想到近年來各地因為環境污染引發的社會衝突等問題,有團幹部直撓頭:怎麼我們的題目這麼難。不過,他們還是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討論。討論後,團攀枝花市委副書記盧瑜代表所在小組上臺”答題“。他從項目告知、收集民意、組織調研、對話協商、過程監督、效果評估等方面進行瞭解題。
  在出題人、成都根與芽環境文化中心秘書長羅丹眼裡,團幹部給出什麼樣的答案並不是最重要的,她更看重討論的過程。在一旁觀察的時候,她註意到,大家的觀念還是有差異的,有的人說,垃圾中轉站已經計劃建設了,應該思考怎麼去說服老百姓接受,有的則琢磨,是不是可以不建呢。
  “這樣的爭論很有意思。”羅丹認為,在公共事務的爭議中,環保組織要保持中立,這符合社會組織的運行規則,也是大家在小組爭論後形成的共識。
  作為旁觀者,成都大地社區家庭幫扶中心理事長陳濤說,自己忘記了是和團幹部在一起,一度以為是和NGO同仁在一起,因為團幹部們很快進入了角色。
  讓陳濤感到意外的是,在討論如何幫助返鄉大學生創業的時候,小組的團幹部沒有人一開始就提資金。這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陳濤認為,項目選擇、政策分析等問題對創業來說才是首要的,資金問題應該出現在最後的環節,“這個思路和NGO的普遍做法是一致的”。
  不過,在這場要求參加者轉變角色的“情景體驗”中,還是有團幹部沒能完全進入角色。在討論如何幫助返鄉大學生創業的時候,成都歡行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秦坤聽到有團幹部說,可以把主流媒體召集過來宣傳一下。
  “作為NGO,我們恐怕很難那麼容易就請到主流媒體。”點評的時候,秦坤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說明角色轉換得不夠徹底。”
  在活動內容之外,這場活動的形式贏得了NGO人士的稱贊。沙龍的主持人是成都愛思青年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周玉亮,按照規則,時間一到,他立刻就打斷發言,好幾位團委書記因此沒能把話講完。
  應邀參加沙龍的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教授肖晉註意到了這個細節。他說,這種形式的互動很好,以後還應該更多,讓團幹部少點幹部氣,多點青春氣。
  一起參加沙龍的團四川省委書記劉會英說,總體來說,四川團幹部與社會組織的距離還是比較近的,但我們也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組織的壓力,青年社會組織工作的張力、持續性以及很好的工作機制,值得四川共青團組織學習。她要求團幹部今後加強互動體驗意識,和青年社會組織相互學習,併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本報成都4月17日電  (原標題:NGO出題 團幹部作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49lyr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